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部署会发言摘登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7-06-01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城乡均衡 优质普惠 打造“安吉游戏”品牌

浙江省安吉县政府

    浙江省安吉县县委、县政府以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”为宗旨,以“安吉游戏”为抓手,经历了发现问题、摸索探寻、总结提炼、推广实施四个阶段,通过政府支持、学校推进、师资提升,对教学环境、主体、方式进行改革创新,实现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。

    坚持“三化”导向,开辟“安吉游戏”新路径

    我县坚持把均衡化、标准化、特色化作为学前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,对学前教育的布局、投入、内涵等做了优化调整和改革尝试,创新开辟了以“安吉游戏”为核心的学前教育发展新路径。

    坚持“均衡化”发展。坚持以公办为主,推进城区、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三级教学点均衡发展的思路,坚持“地方负责、分级管理”“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”的管理原则。从2000年起,每个乡镇至少建一所中心幼儿园,带动村教学点的建设,保障了管理的顺畅和学前教育的普惠性,促进了乡镇和村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。2015年,我县出台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,通过财政补助、派驻公办教师、表彰奖励、教师培训等方式,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的普惠性服务。目前我县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达98.1%,98%的幼儿享受到了低价、优质的学前教育

    坚持“标准化”建设。2003年,我县抓住全省开展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的契机,将幼儿园建设纳入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,把幼儿园作为“美丽乡村”建设的重要内容,把农村标准化幼儿园创建列入精品示范村考核指标。要求600户以上的村或服务半径1.5公里以内建一所村教学点,形成了“一乡镇一中心、辐射管理行政村”的学前教育办学格局。2012年以来,县财政、乡镇、村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亿多元。从2010年起,通过县、乡(镇)“双渠道”补助方式,累计投入经费2500余万元,完成了农村幼儿园的游戏场地改造和游戏材料的配备、更新。从2014年起,县政府每年投入200万元专项经费,用于“安吉游戏”的实践研究。目前,我县幼儿园、村教学点全部达到标准。

    坚持“特色化”打造。我们立足中国文化、发挥本土优势,寻找幼儿教育改革的方向。2000年,我县提出了“让游戏点亮孩子的生命”的教育理念,有效落实“以游戏为基本活动”的教学思路,不再使用统一编写的幼儿园教材,让儿童在大自然中自由探索,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学前教育“安吉游戏”新模式。目前,我县学前教育的“游戏教学”模式普及率达100%。基于“安吉游戏”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被评为“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”。

    突出“三大”转变,探索“安吉游戏”新模式

    建立县域幼儿园教育实践整体推进机制,以游戏为抓手,研究儿童,解放儿童。以游戏为抓手,转变教师观念,促进教师专业发展,深层次地扭转“小学化”倾向,整体提升了安吉保育教育质量。

    创设丰富适宜的教育环境,从“封闭式”向“开放式”转变。按照“以游戏为基本活动”的理念,把游戏放在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地位,园所因地制宜,依托宝贵的自然资源,探索各种适应、激发孩子兴趣与能力的游戏材料和环境。

    尊重幼儿游戏权利,从“假游戏”向“真游戏”转变。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,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,让幼儿自主决定玩什么、怎么玩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,从控制游戏转变为放手游戏、观察儿童,对具体问题给予适时指导。通过对游戏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并开展视频回放、照片解读、文字叙述等多种形式的案例分析、分享活动,促进教师在活动中提升,幼儿在游戏中收获快乐。

    创新家园共育方式,从“园所单方”向“家园互动”转变。通过家长驻园、家长助教活动,在平等互助的家园共育中,进一步让家长体验游戏带给幼儿的学习和快乐。教师向家长解读相关文件,用幼儿的实际案例宣传科学育儿理念,引导家长深入了解和支持游戏,有效消除了家长的疑惑,让幼儿园可以顺利地开展游戏活动,促使幼儿园、教师、家长形成“学习共同体”,形成教育合力,营造家园共育的和谐育人环境,共同推进幼儿健康成长。

    聚焦“三个”提升,激发“安吉游戏”新活力

    提升普惠均衡,鼓励多元参与。按照“公平、普惠、优质”的要求,进一步完善我县学前教育机制体制建设,推进落实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,完善“村镇一体化”幼儿园建设。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投入,特别是加大对偏远山区和低收入幼儿园的补助和扶持力度,使学前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的比例达9%以上。

    提升专业素养,打造优质团队。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,进一步推动在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,整体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。加大学前教育人才引进力度,特别是高学历、高层次、有较强理论功底的高层次人才引进。更加关心关爱非在编教师队伍,进一步提高非在编教师的待遇,力争非在编教师的待遇达到公办教师的90%,逐步实现同工同酬。

    提升办学内涵,持续打响品牌。以创等级幼儿园为抓手,不断促进办园条件的改善,力争到2020年,学前教育等级幼儿园覆盖面超省市平均水平,乡镇中心幼儿园的二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%。积极探索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,让更多的特殊儿童能走进幼儿园,走进“安吉游戏”,让优质低价的学前教育惠及更多儿童。在继续全面推进游戏教育的基础上,加快安吉学前教育品牌建设,吸引更多国内外学者深入研究“安吉游戏”,把“安吉游戏”课程打造成为有国际知名度的幼教课程、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品牌。

坚持优先发展 服务精准扶贫

甘肃省教育

    近年来,甘肃省主动聚焦精准扶贫主战场,将学前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,运用创新思维和改革办法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。

    二期行动计划的主要做法及成效:

    高度重视,紧紧围绕服务精准扶贫一个中心任务。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,形成了省委、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、分管领导直接抓、相关部门协同抓的工作格局,建立了省、市、县三级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,出台了《甘肃省精准扶贫学前教育专项支持计划》,重点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行政村延伸。

    科学规划,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两期行动计划。2011年以来,各级党委、政府连续5年将学前教育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,新建、改扩建乡村幼儿园5964所,实现了“五个全覆盖”和“六个翻番”。

    多措并举,着力破解体制机制六大制约瓶颈:破解师资补充难题,破解经费保障难题,破解幼儿资助难题,破解城区入园难题,破解农村办园难题,破解科学保教难题。

    三期行动计划的思路和措施:

    扩资源,实施“城乡幼儿园建设工程”。继续推动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,到2020年实现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;落实小区配建幼儿园工作要求,实施城区公办园建设奖补三年计划,鼓励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办园,多措并举扩大城市学前教育资源。

    夯基础,实施“办园条件改善工程”。建立财政专项资金拨付机制,按每园10万元标准分期分批为新建农村幼儿园配备保教设施,确保达到办园标准。

    调结构,实施“普惠性民办园奖补工程”。完善普惠性民办园认定、扶持、奖补、管理和退出机制,扩大认定奖补规模,规范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,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比例达到80%。

    补短板,实施“学前师资队伍建设工程”。扩大省内11所师范类院校幼儿教师培养规模,积极探索中、高职一体化,“3+2”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等。落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,拓宽招录渠道,通过事业单位招考、特岗计划、转岗、聘用、支教等形式招录16000名幼儿教师。实施新一轮园长教师全员培训,提高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。

    建机制,实施“财政投入保障工程”。落实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,省财政每年设立12亿元学前教育专项资金,支持幼儿园建设、玩教具配备、普惠性民办奖补、教师培训、幼儿资助。

    促均衡,实施“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工程”。通过开办分园、联合办园、强园帮弱园、托管薄弱园、一对一、一对多等多种形式,建立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。加强对农村园、薄弱园的业务指导,探索乡镇幼儿园和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模式。

    抓管理,实施“科学保教质量提升工程”。修订《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和《甘肃省幼儿园保教管理指导意见》,出台《甘肃省幼儿园一日生活指南》。开展两期行动计划新建幼儿园园长科学保教专题培训。健全完善学前教育宣传月制度和教研巡回指导制度。

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

河南省教育

    河南是教育人口大省,人均财力薄弱,随着两期行动计划的实施,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凸显,主要是: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、幼儿园运转困难,教师待遇偏低、合格教师难招难留,“入公办园难、入优质民办园贵”问题突出等。

    针对这些问题,我省三期行动计划的主要思路是:立足于“保基本、补短板、促公平”,紧紧围绕“扩资源、健机制、提质量”的核心任务,落实各级政府责任,加大财政支持力度,深化投入、用人和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改革,着力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。

    到2020年,力求实现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%,普惠性资源覆盖率稳定在85%左右,“广覆盖、保基本、有质量”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。

    以发展公办幼儿园为引领,扩充普惠资源总量。继续在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实施一批新建、改扩建公办园项目。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、建设和管理,推进落实土地划拨政策,落实联审联批制度,实施“交钥匙”工程,确保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。积极推动各地理顺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城乡集体办幼儿园的体制,实行属地化管理,通过地方政府接收、与当地优质公办园合并、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,确保其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。

    以稳定优化师资为重点,构建队伍建设支持体系。一是实施师资补充计划,采取核定编制、事业编制总量内合理调配、区县统一招考管理等方式,及时补充公办园教师。二是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,推动中等幼儿师范学校与高等师范院校协同创新、合作发展,提高培养培训质量。三是通过生均财政拨款方式,支持解决好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,逐步实现同工同酬。引导和监督民办园依法配齐教职工并保障其工资待遇。

    以加强管理指导为保障,整体提升保教质量。一是继续推进县域、镇域一体化管理,发挥示范园辐射带动作用,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工作,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。二是建立保教质量评估体系,科学引导幼儿园发展,将无证园整治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范畴。三是研究制定课程改革指导意见,规范课程实施和保教行为,积极开展课程研究与推广工作。

    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为核心,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能力。建立全省统一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,是推动落实各级政府责任,解决财政保障能力不强、普惠资源扩充困难、合格教师难招难留等问题的关键举措,是我省谋划三期行动计划最重要的着力点。目前,省财政厅、教育厅联合起草的《关于完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意见》,正在广泛征求意见,争取5月底前报省政府,尽早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。